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朝陽下的深圳水庫碧波漣漣,翠綠幽深,站在水庫大壩向南遠眺,美麗的香港近在咫尺。被譽為“香港生命線”的東深供水工程,正是從這里將珍貴而潔凈的東江水送進了香港的千家萬戶,為其繁榮穩定提供了基礎保障。
時光走過55年,粵海水務作為東深供水工程的運營管理者,不但出色履行著保障對港供水安全的歷史使命,而且在市場大潮的搏擊中快速成長為集原水供應、自來水經營、污水處理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多種業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水務運營商,連續多年榮登“中國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被行業譽為“中國水安全專家”。
安全管理成為核心能力
飲水安全牽動人心,水務企業的安全管理能力與保障水安全有著最直接的聯系。經過50多年的歷史錘煉,時代賦予東深供水工程的“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責任,成為指導粵海水務發展前行的核心價值觀,并由此形成獨具特色的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文化。
在粵海水務,“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控的、所有的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所有的違章都是可以杜絕的”等安全理念早已被全體員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們一直把安全管理作為我們的核心能力,致力于打造‘中國水安全專家’金字招牌。”粵海水務董事長譚奇峰介紹。
“有感領導”安全行動是粵海水務近年貫徹落實新時代國家安全觀、全面保障供水安全的一次成功實踐。上至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下至各級干部,嚴格制定并公開個人安全行動計劃表,簽訂安全承諾書,帶頭開展“安全分享”,率先踐行“安全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安全理念,讓員工看得見、感受得到安全的重要性。
領導率先垂范固然重要,精細管理更是現代化企業的必然要求?;浐K畡胀ㄟ^作業精細化管理、材料精細化管理、流程精細化管理、制度精細化管理、規程精細化管理、工器具精細化管理、設施設備精細化管理、現場“5S”管理,引導全體員工規范作業,為公司安全生產工作保駕護航。
“我們參照電力行業的良好實踐,引入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所有作業嚴格執行‘兩票’制度,有效控制了現場作業風險。”粵海水務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部負責人楊甲文介紹,“我們還創新開展零傷害班組建設,將生產一線全體員工納入零傷害班組,并建立以量化考核為導向的建設和評比體系,通過開展各類安全活動,實現以班組為單位規范員工安全行為,構筑生產一線安全堡壘的目的。”
此外,經過多年摸索發展,粵海水務主動對標國際安全管理先進企業,導入團隊互助安全管理模式。圍繞“團隊互助”定期開展“安全達人”“全員安全監督互查”“安全馬拉松”“安全經驗分享交流會”“安全技能比武”等活動,在公司上下形成了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生產人員等協同管理、互相監督、互幫互助的局面。
科技創新保障“安全供水、供安全水”
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為水務企業的第一梯隊,加快技術研發,支撐公司發展全局早已成為粵海水務管理團隊的共識。為切實擔負起“安全供水、供安全水”的使命,粵海水務積極推動科技興安戰略,以創新為驅動,對標國際水準,加大前沿技術應用。
東深供水工程是粵海水務發展的根本,依靠科技力量確保原水供應安全是粵海水務的不二選擇。公司應用前沿技術對旗嶺、金湖泵站16臺水泵機組進行升級改造,通過3D激光測量儀器提升水泵的安裝工藝和質量控制標準;堅持自主研發,建成水務行業第一家集中監控和指揮的綜合調度中心,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監控技術;將相關設備設施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到國際前沿水平。
同時,為保證24小時不間斷供水,建立設備設施冗余機制;采取“雙電源、雙回路、不共塔”供電線路,確保電力供應不間斷;為每個泵站裝備2臺備用機組,確保供水生產不間斷;除主用調度中心外,還設立緊急備用調度中心,確保供水調度不間斷;通信網絡系統設置一天一地獨立光纜,確保信息輸送不間斷。
這一系列“雙保險”措施,配合安全監測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運用和第三方安全評估的引入,讓粵海水務取得連續三年“百萬工時損失工時”均為零,近三年未發生輕傷以上責任事故的優秀成績。
不僅水量要安全,保證水質安全也是粵海人的追求。
2012年,水環境監測中心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資質,檢測能力覆蓋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全部水質500多項指標,并具備國際水質標準重點關注污染物指標以及標準外熱點物質的檢測能力。
2014年,建成國內第一個異味物質篩查數據庫網絡平臺并正式上線,800多種異味物質信息對社會公開,供業內篩查。
2020年,粵海水務更是“靚招”頻出,控股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簡稱國家水中心),聘請李圭白、張杰、任南琪、馬軍4位院士提供技術指導。同時,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當前,粵海水務正圍繞水質安全進行科研布局,依托國家水中心對模塊化水廠、高質量二次供水凈水設備開發、有機-無機復合膜的制備、規?;瘧玫软椖窟M行研發與成果轉化。
“我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頂尖資源加快水務領域技術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支撐企業做優做強,從而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提供更強水安全保障,為中國水務事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粵海水務副總工程師趙焱對未來充滿信心。
智慧管控助力工程安全管理
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著。這項工程承擔著解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缺水問題,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的使命,是國務院部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粵海水務從工程建設伊始,就以打造新時代生態智慧水利工程為建設目標,將“智慧”這一特點貫徹工程設計、建造、運維全過程。
“我們這個智慧工程,就是把參建各方的工作在網上一網打盡,把參建各方的所有工作的動態在網上能夠實時地反映。”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毅爽朗地介紹道,“因此安全信息化也是重點,我們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實時清楚地知道目前工程全線100多公里、16個標段、40多個工區的人員在位情況。”
走進工程調度監控中心,寬大的屏幕上正運行著粵海水務自主研發的安全管理系統,曲線圖、餅狀圖、條形圖等各種圖形數據隨著系統每秒刷新發生著實時動態變化。管理人員通過這套系統實現了人員安全教育、現場管理、風險管理、應急與事故、安全預警等方面的全方位的立體管控,以技術手段統計分析人、機、料、法、環、測各要素數據并生成分析報告,為安全生產提供輔助決策。
隨著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安全質量部副總經理楊建喜的鼠標輕點,安全管理系統的隱患排查模塊被打開。一條條隱患排查記錄詳細地展現,編號、標段、工區、詳細位置、發現日期、隱患信息等要素清晰可見。
其中一條信息正是楊建喜本人填寫的,從中可以完整地回溯10月27日的例行檢查情況。當天,他發現位于土建施工C1標段的TBM工區設備橋區域臨邊防護欄有缺口,存在人員墜落安全隱患,當即通過手機完成隱患照片上傳,并提出10月30日前規范設備橋區域臨邊防護,專項排查全設備類似問題的整改要求。第二天,系統就有了護欄已重新安裝的反饋信息,并配有清晰的現場圖片。
“隱患排查除了現場隨手拍這種手段,我們還可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存在隱患的部位進行抓取。”楊建喜介紹。
據統計,2020年1-10月,工程全線各參建單位開展隱患排查共發現和整改共10966條,極大保障了工程的安全。
在粵海人眼里,安全永遠是在持續動態的變化,安全信息化的手段也需不斷完善。除了安全管理系統,他們還利用企業微信平臺進行三防應急響應的發布和解除,提供工區實時視頻查看、精準工區定位、實時跟蹤車輛行經路線等功能,讓每位員工通過手機隨時掌握安全信息動態。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也交給粵海了,我們的這些安全信息化手段以及積累的數據都可以提供借鑒,在工程建設和安全保障上發揮作用。”楊建喜自豪地說。
安全文化凝聚人心
供水能力從16萬噸/日增加到31萬噸/日;污水處理規模從5萬噸/日增加到25萬噸/日;6年完成梅州城區700多個小區老舊供水管網改造;1年多時間完成2座省重點污水處理廠項目;4個月完成21公里管網鋪設……
這是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用6年時間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然而,2014年公司剛成立時面對的卻是產能低下的生產線、設備陳舊的制水車間和士氣渙散的職工。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力量讓一家改制企業短期內起死回生,順利融入粵海水務發展體系之中呢?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夠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我們對于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安全文化導入,以安全為抓手,促進現場的文化融合。”粵海水務副總經理、安全總監李冬平如是說。
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成立伊始,粵海水務總部在3個月內完成公司安全文化導入培訓和安全評估,幫助識別整改重大風險源;半年內,公司全員通過安全考試;1年內,公司達到粵海水務安全生產標準化內部標準的要求;2年內,公司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并提前通過國家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認證。
“正是通過系統導入安全第一的剛性文化,新公司的事故隱患有效排除,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得到增強,對粵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不斷增強。人的問題解決了,其他都不是大問題。”李冬平感嘆道。
近年來,隨著“立足廣東、面向全國”戰略的深入實施,粵海水務在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海南、湖南、湖北等地已有超過70個運營、建設項目,快速增長的業務量、愈加復雜的業務模塊對公司的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9年6月,粵海水務再次修訂了《新項目接管工作指引》,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運營項目接管三年工作計劃和可供復制的公司安全管理體系。
2020年,為使不同業態的“增量”項目快速達到粵海水務安全管理的基準,公司又從工程建設、自來水經營、污水處理3個領域分別選取1家公司作為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點,探索工程建設項目的安全管理標準化及運營項目現場安全管理標準化的建設。
明年,公司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在江蘇、廣西、海南等14個片區分別選取1家單位進行標準化示范點建設,總結經驗后再推廣到片區其他公司。同時,還將嘗試建設標準化管理示范片區,探索片區安全管理的責任。
盛世興水,潤澤百姓。展望未來,粵海水務將不負時代重托,堅守為人民群眾供應安全水的初心,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繼續在水安全領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打造中國水務行業的安全樣板。
???????電話:0372-8199000